在8月的中国快消品大会上,笔者发现无论是品牌商还是经销商,都对B2b这个业态很感兴趣。
这种关注的背后,自然是看到了B2b的价值——中小门店的深度覆盖。可能有人会有疑问,B2b十几年前就已经存在,为什么现在还能引起关注?
比较直白的一个原因,找不到增长。
过去的市场是增量生意,蛋糕一直在变大,吃得快点、慢点,都能分上一口,但当市场进入缩量时,蛋糕是吃一口少一口,吃得慢的就会被挤出市场。
另一方面,线下的传统分销模式已经逐渐不适用当下的市场环境。过去中小门店的覆盖,很多厂家都是通过深度分销做的,但是深度分销是一套基于人海战术的终端作业体系,现在人贵了、车贵了,深度分销的成本太高了,效率也跟不上,需要新的分销模式更高效的覆盖。
这段时间,也有不少经销商跟笔者聊B2b,有的已经开始做了,有的问能不能做。接下来笔者将会通过系列文章,展开分享对B2b的理解。
经销商B2b供应链化是不得不做的选择
今年跟经销商交流,得到的反馈普遍是生意不好做,有的销量下降,有的即使销量上升但是利润大幅下降。
《2024中国快消品经销商经营状况调研报告》中,有一组数据,仅55.0%的经销商在上半年达成了品牌销售目标。
市场的现状就是如此,无论是上游,还是下游,整个生意盘都在面临巨大的挑战。从增量到缩量,中国快消品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,这些变化使得快消品经销商和品牌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,甚至直接影响其经营状态和发展模式。
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,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
***个变化,渠道更多元化、碎片化。
过去经销商做好单一渠道,生意就能实现不错的增长,但是今天渠道结构从一维升到了三维。不仅有门店连锁化、线上化趋势,还有前置仓、社区团购、社群电商等,都在切割一个城市的快消品流通量。
***让经销商头疼的问题,是新渠道进来之后,货流通到了区域市场,但是货盘不是自己供应的,而且比自己价格还低,导致区域市场商品的供应和价格混乱。
第二个变化,品牌和零售的集中化。
在快消品领域,产品品牌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。十几年前在乡镇市场还经常能看到“康帅夫”“粤利粤”等,但是现在货架上基本已经被全国性知名品牌取代了,即便是有白牌,大多也被连锁化零售门店整编。
同样的,零售门店连锁化、品牌化也是不可逆的趋势。过去几十年便利店主体是夫妻老婆店,但是现在遍地都是连锁化的便利店,一些夫妻老婆店也在被本地的零售商或者经销商收编。
零售的本质,是无限地靠近于成本越来越低、效率越来越高。大多数单体门店的经营能力是比不过连锁系统的,当市场进入高度竞争阶段,零售的集中化会越来越明显。
第三个变化,经营成本更高了。
经销商所承担的价值是将仓配物流、交易订单、商品推广、资金垫付,集于一身。
过去和今天***的区别在于,过去档口式的生意,几百平仓库、几辆三轮车、代理两三个品牌,成本低、效率也低,但同时门店的要求也低。
今天,渠道的资源投入更多了,用人的成本更高了,门店也要求更高的效率、更低的价格,这意味着各个环节的成本都在增加。经销商需要依靠规模化来实现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。
第四个变化,生意的利润更低了。
渠道碎片化,客户销量被不断瓜分。市场竞争加剧,客户忠诚度降低,推动品牌商和渠道价格战愈演愈烈。租金、人工、物流等成本不断上升,进一步压缩了品牌商和经销商的获利空间。
在这样的背景之下,经销商B2b供应链化其实是必然的结果。一方面通过供应链的规模化,多品牌的代理和分销,可以提升效率、降低成本;另外一方面,也能够通过优质的商品组合和成本优势,提高在上游与下游的议价能力。
经销商做区域B2b,
核心价值不是提供低价商品
这段时间,跟经销商交流,大家对B2b普遍都是持积极态度的。很多区域大商,都觉得当前已经是自建B2b的利好环境,因为各个区域成功的案例多了。
笔者经过不完全统计,目前国内正常运营的快消品B2b有60多家,其中经销商做区域B2b成功的案例也不少,成都的蓉城易购、广西的怡家之星、洛阳的神都易购等等,大多数都已经到达单个城市数亿的GMV体量。
为什么现在经销商做区域B2b是有机会的?
在跟很多经销商交流后,我发现大家对B2b的理解存在一个误区:觉得经销商B2b能做起来,就是靠低价吸引的小店购买。
之前跟怡家之星的胡总交流时,有一个观点值得大家思考,做B2b单纯卷价格是没有意义的,卷价格是没有尽头。对手很多,你不可能比所有的平台价格都低,而且经销商也拼不过资本。
所以在回答经销商做区域B2b是机会之前,我们先要思考另一个问题:区域B2b给小店提供的到底是什么价值?
尽管中国的渠道在发生巨大的变革,但是市场上仍然有近600万家夫妻小店。
这些小店当下面临的问题是什么?是缺少商品供给吗?
并不是,市场上现在不缺商品,尤其是大流通品。小店现在进货的渠道,简单数一下,经销商拿货、B2b拿货、批发商拿货、批发市场拿货、社区团购拿货,甚至在拼多多上进货等。
对于小店来说,现在不缺进货的渠道,而且大流通品的价格几乎都是透明的,各个渠道的价格差异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大。
经销商真正要找到的是,小店背后面临的底层问题是什么。
笔者在上半年拜访过不少终端小店,我们看到的小店问题是什么:在一个繁华的商圈,原本一个单体小超市月销30万元,现在附近新开出了1家连锁便利店、2家零食店,销售额直接腰斩60%。
所以传统小店面临的“真问题”是经营能力的问题 。在连锁便利店、零食店、闪电仓等专业选手进入区域市场竞争时,传统小店其实是没有竞争力的。
小店有的商品,他们都有,小店没有的商品,他们也有。而且这些新业态有更具优势的供应链和更精细化的管理方式。在这样的环境之下,小店面临的是活下来的问题,如何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,来应对外部的竞争。
回过头来,我们再看B2b真正要做做什么?是赋能门店,给门店做一站式的商品供应,帮助门店做好选品、运营和服务。
B2b***底层的核心价值,不仅仅是减少供应链层级、提高流通效率、降低采购成本,更重要的帮助小店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,并且活得更好。
笔者在走访市场时,也看到了一些成熟的区域B2b已经走过了单纯供货的阶段,开始做小店的深度赋能,比如翻牌、门店改造等等。
怕亏钱,不要尝试做B2b
经销商做B2b要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能不能坚持?能不能克服困难?怕不怕亏钱?
商贸生意和B2b生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逻辑,前者是服务于品牌,做品牌的本地化运营和覆盖;后者是服务于门店,帮助门店做选品、运营和深度赋能。
对于经销商来说,底层逻辑不同其实就是两个不同的行业,做起来不是转型,是转行。在这个过程中,涉及的是组织、商品、系统、仓储等各个维度的调整。
就以系统为例,传统商贸公司的系统,核心的使用对象是业务员,业务员做订单管理;B2b的系统,核心使用的对象是门店老板,是帮助门店自助下单。
初期的资金投入和团队短期的不适应,是经销商做区域B2b必须要走过的阶段,有一个预亏期是很正常的。
经销商不仅要看到短期的亏损,更要看到长期的价值。
整个B2b的整合在分为两个部分,一边是零售商转型为B2b,与生产商直接合作,削减中间环节,降低成本,确保供应链稳定。
另一边则是经销商B2b平台化后,通过连锁加盟、翻牌改造及自主开店等方式,整合零售终端,打造本地化供销一体的B2b平台,增强对供应链的掌控力。
经销商要看到是,当下的市场,你不做,你的竞争对手会做,甚至是零售商跨界抢你的生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