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***届黄河故道古桑园桑黄会议暨***届金耳(临清)产业会议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召开,来自食药用菌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通过主旨演讲、高峰对话等多种形式,围绕桑黄与金耳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分享了经验,为桑黄、金耳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。
桑黄,是一种生长在桑树上的真菌,多为金黄色或黄褐色,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,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。临清市地处黄河故道,又被称为“中国桑黄之都”,现存大量古桑树群,野生桑黄资源丰富,是天然的桑黄优质菌种库。
近年来,临清市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,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资源保护和桑黄资源开发利用,通过开展桑黄人工栽培、产品研发,挖掘文化资源,打造特色品牌,建成了集菌种选育、栽培、研发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。
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徐小虎表示,临清桑黄始终以质量助农、绿色兴农、品牌强农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指导,培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桑黄种、产、加、销全产业链条,正朝着更高水平、更深层次、更广领域迈进。
据了解,临清市建设的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,目前研发桑黄中药饮片、桑黄茶、桑黄酒等系列产品50余种,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。此外,同步建设了桑黄康养中心、桑黄文旅中心、桑黄文化博物馆等,不断推动桑黄产业***发展。
2019年以来,临清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桑黄产业发展大会,持续抓好以桑黄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发展,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,临清桑黄入选***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目前,实现年产桑黄菌包800万个、桑黄330吨,可在2000多家药房和102家直营店铺销售,已编制完成临清市桑黄全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,建设种植菌菇的智慧云方舱96个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4个,制定的桑黄栽培技术规范成为国家行业标准。
“桑黄产业既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产业,也是富民增收的产业。临清生产的桑黄中药饮片等系列产品占全国市场的70%以上,成为全国较为集中的桑产品加工基地。”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表示,该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,充分吸收新理念、新观念,大力实施产业振兴,加快提升食药用菌精深加工能力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。
目前,临清市按照“龙头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运营模式,依托2540亩古桑树群,年可采摘野生桑黄1500公斤;人工桑黄种植面积2200亩,带动2000余户种植户增收致富。
为了做好桑黄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销售,临清市制定了桑黄深加工产业链工作方案,全力推进延链、补链、强链;同时积极开展“三品一标”、特色商标的认证,打造“互联网+连锁”的销售模式,依托视频平台,在线直播系列产品和饮食文化,桑黄产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,为当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提供了新路径。
会议期间,参会代表来到临清市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、临清黄桑产业园、黄河古桑树群等地进行了实地观摩。在临清市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菌种培养室里,工作人员正在反复检查设备、记录数据。“现在建有菌种实验室、菌丝培养库、菌棒生产车间、标准化恒温恒湿种植棚、桑黄博物馆、科研楼等共3.8万平方米。”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拥有桑黄加工和中药饮片生产、检测、包装、科研、信息技术配套等设备1300台(套),年产桑黄中药饮片和食品100吨、桑黄酒2000吨。
参会代表来到临清市乡村振兴智慧云舱金耳共富示范基地,当地利用废旧闲置的集装箱加装智能化控制系统进行改造,用于金耳的种植。“每舱能存放4200个菌包,夏天的天气温度太高,但舱内能达到恒温恒湿的效果,为金耳等菌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实现了全年无休地持续生产。”工作人员一边介绍,一边打开了舱门,里面的冷气扑面迎来。智慧云方舱种植充分利用了垂直空间,提升了当地金耳单位面积的产量,实现精准管理和高效生产,每个方舱每年能获利润10万元左右。
会上举办了山东省黄河故道院士专家临清桑黄科研院揭牌仪式、中国菌物学黄河故道桑黄产业研究院授牌仪式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李玉,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,围绕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、我国桑黄产业发展现状等内容作了主旨演讲;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包海鹰、山东省药用真菌资源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凌川、国家食用菌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主任高虹、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赵永昌等专家学者,就桑黄的培养及食药用价值、金耳的栽培历史及产业发展等内容进行了专题交流。
(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赵倩倩)